|

楼主 |
发表于 2018-10-7 19: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明哲把控管理权后,事业可以归纳为两条线,一是全力“追求”综合金融,二是股权的进一步变更。
平安最先打开的“新路”是证券,深交所成立时,平安同步设立证券部。那时候所有金融行业都统一归人民银行管辖,没有分业经营的概念,各金融企业都是哪里有利润就一股脑挤进去,出现新的金融产品马上复制、开战,导致金融秩序混乱、金融市场失控。
国务院在1993年颁布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监管部门对平安的要求是:没有完成分业前,不审批新的产品和分支机构。
在政策出台不久前的平安员工大会上,马明哲刚刚明确了平安的发展战略:一定要朝金融控股这条路走下去。那一年也诞生了他沿用至今的“口头禅”:做XX,我们别无选择。
马明哲自认继承了“蛇口精神”,精神之一是民主、人人皆可发声。员工大会上,有人提出质疑:保险势头正火(是年保费收入2.6亿),综合金融政策难度大,为什么非要做?
马明哲回答说:综合金融是全球发展趋势,是未来的必然之选。平安的唯一选择是顺应客户的需要,顺应市场变化,无论什么行业,只有顺应市场和客户的要求,企业才能生存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能力。人们的时间越来越宝贵,他们需要一种能省时省力,多元化、个性化、一站式的服务。这些,只有综合金融能够做到。
他的这番分析,几年后被同行挖出来热议,马明哲也第一次有了金融“将来时”的称谓。
9、
确定该战略之初,马明哲在业内仍是褒贬不一。他确实很能干,但似乎和总和政策“对着干”。金融整顿风声最紧的时候,马明哲也不愿意放手,除了产寿险两项主营外,他还加大整合证券事业的力度。
马明哲非常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自己是顺应政策,在寥寥的对外发言中,他言必提及政策、法规。他常和平安管理层说:你不能逆势而为,我们不是盲目创新。而他所谓的“顺势”,指的是金融产业未来肯定得通过交叉销售来降低成本,满足客户,这是大趋势,文件规定会因此而变。
不过在当时,他的这种说法比较“可笑”,因为怎么看他都像个“刺头”。
监管部门的一次会议上,一位领导说:保险公司就应专注在自己的保险上,把产险业务、寿险业务统统分开,信托、证券都剥离出去!有些人要搞什么综合金融?不是时候!
会场上,几百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指向马明哲。
马明哲认为:枪打出头鸟,你要是随大流吧,也没什么压力。但是你要想有所作为,走到大流前面的话,就会有不同的看法。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