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1-2-25 14: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量子计算机的芯片需要通过低温恒温器来保持在“绝对零度”附近,比外太空的温度还要低,但仍然不能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有人甚至认为量子设备容易受热波动影响的问题可能永远无法完全克服,是否能满足真实客户的需求,还是一个谜。
万一有那个天才将上述问题都解决了,还要给客户提供好用的系统和各种软件吧?开发语言、算法、生态等都准备好了吗?
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创业浪潮中,我们没少看到“唯快不破”、靠资本快速扩大规模取得压倒性胜利的神话。
量子计算机这个“神族斗法”的领域,显然是另一套玩法。
量子计算创业,既需要登峰造极的内功,完成底层技术的全面突破;也需要锻造出强悍的身体和招数,出手稳准狠,击碎工程化路上的壁垒。同时还要有一呼天下应的号召力,吸引开发者、设备制造商等齐心协力来打造生态,成就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武林。
对于上述问题,其实很多非常有名气的量子计算机企业也都没有找到答案,因此,它们往往顶着“量子计算机”之名,却在做着其他的事儿。
比如打技术的“擦边球”。2011年就推出了商用“量子计算机”还成功卖出去(售价高达1500万美金)的D-Wave,就用的是“量子退火”技术,并不是用“量子比特”的原理和特性来进行计算的,不能运行量子算法,也无法超越传统计算机的性能。
筹集了2.15亿美元(约15.2亿人民币)启动资金的PsiQuantum,则组建了一个100多名工程师的团队,打算开发一种基于光子技术的100万物理量子比特量子计算机。
这些“剑走偏锋”的方法并不是通过量子纠缠实现的量子计算,到底算不算真正的量子计算,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
|
|